家裝別看價格低 故意漏項招人煩
發布時間:2016-11-11 10:24:08 來源:天津生活家裝飾 點擊:1242
本期,將聚焦家裝增項。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增項,超過四分之三的被調查者介意。這些消費者介意的到底是什么?他們實際花費高于合同價格的原因又有哪些?
惡意增項漸少卻不乏故意漏項
從實際調查結果來看,裝修的實際花費,比最初的合同價格增加的比例集中在5%-10%,占選項總數的將近一半。據觀察,費用增加在0-5%的消費者,水電路施工實際產生的費用超出最初估算;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合同中不包含但又必須進行的項目;因現場環境所限,主材涉及異形,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因設計方案不合理,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進行調整,產生額外費用;家裝公司提供的主材量不足,需要額外支付超出部分;施工進行中,因自己調整設計方案,產生了合同以外的施工項目……這些原因中,哪些是消費者眼中的惡意增項?
從調查結果來看,被調查者對于因自己后期臨時起意做設計調整產生的施工增項并不介意。然而,如果是因為家裝公司預期不到位,讓消費者自己多掏了腰包,而且還超過了自身可承受范圍的,往往會被貼上“不懷好意”的標簽。
客觀上,也的確存在一些家裝公司為了做低報價,刻意將一些費用留在開工后收取。 “就比如一瓶水應該賣1塊錢,但商家做活動只賣5毛錢。這個價格足以吸引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以水為例,描述家裝惡意增項的原理,“但當你交完錢,商家卻會說,這瓶水的外包裝要交多少錢、瓶蓋又要交多少錢,總之會想方設法把降下去的價格再加回來。”
業主和家裝企業信息不對稱是產生惡意增項的主要原因。“業主缺乏專業知識,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一些企業提供的報價也不全面,有的報了單價卻不報數量。” 事實上,這種釣魚式的惡意增項在很多正規家裝公司中已逐漸減少,但卻仍不乏故意漏項的情況,但這些漏項往往都被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面對消費者提出為什么簽合同時不說的質疑時,施工方常以拆除后才能知道為借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方先生說,“關于老房的水電路改造、墻地面找平、安裝過門石、屋內各設備打孔,家裝公司一般都只在合同報價單里列明單價,具體怎么改、安幾個,全都是視具體情況‘走著瞧’。”
對于故意漏項造成的后期增項,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家裝公司與工長達成的“默契”,前者在刻意給后者留一條掙錢的路。
水電改造成增項重災區
關于實際花費高于合同價格的原因,超過六成被調查者選擇“水電路施工實際產生的費用超出最初估算”。
對于水電改造工程,不少家裝公司采取“據實結算”,不在合同里提前估價。據實結算違背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原則。
“按理說沒有水電改造圖紙,就應當禁止施工。專業的裝修公司其實是可以做到分毫不差測量預估和報價的。從工程管理角度,保留3%的‘不可預見’就夠了。”他認為,現在一些企業采取預交底的方式控制后期增項收費,是企業自律和技術自信的表現。
據介紹,水電路改造預算和實際收費的正負誤差大多在15%以內,因為平面測量和開槽測量的結果無法完全一致,而燈具安裝時的改線,需要開槽后重新設置。除了水電項目,其它可控制在3%-5%。 最終,在方案不變更的情況下,普通新房誤差正負不會超過5%,別墅不超過10%。而對于老房,拆除程序完成后極可能出現原先不可預見的狀況,需要少量變更,主要集中在墻體方面,所以還將就此進行第二次預交底。
別光看報價低
《調查》顯示,包括施工及主材費用,裝修預算在8萬-15萬元的占比最多,超過四成。預算在6萬-8萬元及6萬元以下的消費者加起來也超過了四成。而在選擇家裝公司的理由中,“報價低”也贏得近一半的投票率。
“裝修業主切不可貪便宜,這只會逼得行業內的家裝企業低價攬客,后期再增項,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業主自己。”消費者最關心的不應該是價格,而是性價比。“不是價格低就好,便宜是要在合理的前提下。消費者應該提前貨比三家,力求全面、具體、完整地了解家裝程序及公司報價,選擇性價比高的裝修產品。”
忌與工隊私下增項
業內專家提醒:“既然選擇正規家裝公司,就不要與工長因項目施工發生金錢往來,要做到所有費用的產生都要有家裝公司開具的發票收據;通過設計師或工長與家裝公司的任何約定都要落到書面上,由雙方簽字確認,涉及到家裝公司的還要蓋公章。”